公司聚焦儿童药、慢病药及生物基因疫苗领域,代理业务逐步出清。
公司作为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聚焦儿童药、慢病药及生物基因疫苗领域。公司业务可拆分为自有业务和代理业务,2018年起公司代理业务占比逐年递减,同时随着公司科研创新的持续投入,代理业务占比进一步下降,2022年代理业务营收占比已经降至2.68%,逐年出清。公司收入结构由代理业务逐步转向以自有产品为主导,2022年自有产品营收占比已提升至97.32%。同时随着公司业务的全国拓展,公司收入以华南为中心全国开花,华南地区的收入占比逐步减少,其他地区的收入占比逐步提升,公司的地域收入结构趋于均衡。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80亿元,同比增长3.68%;归母净利润2.91亿元,同比下降5.29%;扣非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长21.52%,2022年部分产品受宏观经济及医保变化的下滑影响较大,2023年一季度基于公司销售推广力度加大以及新产品的放量,公司收入端和利润端都恢复了快速增长,营收、归母净利润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达7.16/1.11/0.93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达38.84%/39.24%/30.96%。
公司已经形成以儿童药,慢病药为两大核心的自有产品梯队。
儿童药:公司最大收入板块,多个特色药提升潜力巨大。
2022年,公司儿童药收入为13.1亿元,同比增长16.20%,占比总营收的57.45%。除重点产品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在二级及以上等级医院覆盖率约为21.27%外,其他特色儿童药如参柏洗液、益气健脾口服液、芩香清解口服液和馥感啉口服液等在等级医院覆盖率均在3%以内,提升潜力巨大。
慢病药:等级医院覆盖率偏低,尚有增量空间。
2022年,公司慢病药收入为7.9亿元,同比下降4.13%,占比总营收的34.60%。根据公司统计,2022年公司慢病药产品在等级医院覆盖率均在5%以内,尚有增量空间。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平台,产品梯队丰富。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吸纳研发人才。2022年研发费用达1.90亿元,同比增长33.34%,同时公司引进了全球化的核心技术人才,建立了拥有创新研发及技术转化能力的研发创新人才队伍。借助“儿童药+慢病药+生物基因疫苗”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公司构建坚实研发基础,得益于以上投入,公司产研转化效率高,产品批件获批数量及专利数量均有增加。研发加速仿制药物上市,2020年~2022年,公司获批产品生产批件数量分别为5/13/14个,截至2023年4月,公司共有173个药品注册批件,其中国家医保品种72个、国家基药品种24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1个、独家产品11个、专利品种21个。集采助力药物放量,2022年,公司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硝苯地平控释片、盐酸溴己新注射液中标第七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预计该3个集采产品对应的市场规模约为2.40亿元,有望成为公司近年业绩增长的又一驱动因素。
布局痛风药物,AR882具有BIC优势,有望成为该领域重磅药物。
高尿酸血症在全球及中国发病率高,目前主要治疗药物(别嘌醇、非布司他等)降尿酸效果差,副作用明显,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公司与致力于代谢类疾病的创新药物研发的Arthrosi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AR882抗痛风药物,2023年1月,公司公布AR882痛风适应症IIb期临床结果,第二适应症痛风石II期临床预计将在2023年内完成,公司即将开展痛风和痛风石适应症III期临床试验。在已经开展的非临床和临床试验中,AR882表现出持续有效的降低血尿酸浓度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预计到2025年左右,AR882治疗痛风和痛风石适应症将会获批上市,有望成为痛风领域的重磅药物。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2025年收入分别为28.92/35.77/45.20亿元,同比增长26.8%/23.7%/26.4%,归母净利润分别4.18/5.38/7.23亿元,同比增长44.0%/28.5%/34.5%,对应2023~2025年EPS分别为0.94/1.20/1.62元,对应估值分别为29X/22X/17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自有产品市场销售不及预期;政策风险不及预期;研发项目进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