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杜卿卿
[ 近年来,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整体保持净流入,在保值增值的同时,实现了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但总体上看,中长期资金不足仍是制约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
[ 证监会数据显示,目前中长期资金持股占比不足6%,远低于境外成熟市场普遍超过20%的水平。 ]
伴随监管部门实质性落地举措,更多养老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等中长期资金的入市步伐有望加快。
8月24日,证监会召开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证监会主席易会满、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就共同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对于积极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当前已有共识。“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疫情后稳定恢复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居民财富管理、资产配置和养老投资需求不断增加,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面临着难得机遇。”会议提出,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金融市场改革深入推进、长期利率中枢下移的新形势下,养老金、保险资金和银行理财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快发展权益投资正当其时。
监管部门提出,各类机构要提高对中长期资金属性和责任的认识,坚持从战略高度看待和重视权益投资,不断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壮大投资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投资管理体系,推动建立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机制,着力提高权益投资规模和比重。
参会机构也表示,将强化逆周期布局,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用实际行动引领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
引入源头活水,是证监会活跃资本市场“一揽子”政策措施的三大重点突破方向之一。
近年来,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整体保持净流入,在保值增值的同时,实现了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但总体上看,中长期资金不足仍是制约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证监会数据显示,目前中长期资金持股占比不足6%,远低于境外成熟市场普遍超过20%的水平。
“在有关方面大力支持下,我们正在研究制定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方案。”证监会18日曾表示,在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方面,重点是营造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
具体包括六方面举措。一是支持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扩大资本市场投资范围;二是研究完善战略投资者认定规则,支持全国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参与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三是制定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行为规则,发挥专业买方约束作用;四是优化投资交易监管,研究优化适用大额持股信息披露、短线交易、减持限制等法规要求,便利专业机构投资运作管理;五是丰富场内外金融衍生投资工具,优化各类机构投资者对衍生品使用限制,提升风险管理效率;六是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体系,将指数基金等权益类产品纳入投资选择范围。
同时,证监会还加强跨部委沟通协同,加大各类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提高权益投资比例。
其中就包括,推动完善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推动研究优化保险资金权益投资会计处理,推动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与资金规模;推动加快将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展至全国,扩大制度覆盖面;支持银行理财资金提升权益投资能力;积极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树立长期投资业绩导向,全面建立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机制,提升投资行为稳定性。
证监会8月24日表示,下一步将认真研究相关机构提出的意见建议,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政策协同,共同为养老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保障,促进资本市场与中长期资金良性互动。